龍海寺各建築導遊

2016-12-09

大雄宝殿简介

  佛之德號。大雄,意謂偉大的英雄。因佛有大力,能伏魔障,故稱大雄。《法華經》卷三〈授記品〉云:‘大雄猛世尊,請釋之法王。’新譯《華嚴經》卷四〈世主妙嚴品〉云:‘如來智慧不思議,悉知一切眾生心,能以種種方便力,滅彼群迷無量苦。大雄善巧難惶,凡有所作無空過。’佛為大雄,故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,即稱大雄寶殿。

  龍海寺大雄寶殿正面供奉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,兩旁是侍者阿難尊者和迦葉尊者,及東方藥師佛和西方阿彌陀佛。背面是觀音、文殊、地藏、普賢四大菩薩,象徵著悲、智、愿、行。


萬佛殿






觀音殿


彌勒佛   



念佛堂

   念佛堂供奉西方接引導師阿彌陀佛,是日常專修凈業的場所。

四十八愿度眾生,逆惡歸心也來迎;

非是混濫無簡擇,憐彼是佛尚未成。


國學文化佛教博物館 

QQ图片20190417161102.jpg

     四恩國學全稱石獅市四恩國學文化傳播中心,成立於2017年,註冊資金32000元,是經石獅市文廣新局批准,民政局登記的合法公益團體。本中心致力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作貢獻。

     在佛經中,我們常常念到「上報四重恩」。謂「四恩」者:即「國家恩、父母恩、師長恩、眾生恩」:感恩國家給予我安身之土,感恩父母生育我為人之身,感恩師長教導我做人之理,感恩眾生供養我立命之本。《梵網經》雲: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我生生世世無不從之受生。故我與眾生累劫以來互為關聯:若無眾生,則國之不立;若無國土,則眾生不安;而父母師長又皆為眾生之一;故而道之四恩者,皆與吾人息息相關、密不可分。

       石獅龍海寺常住,向來以感念「四恩」為修行度世之本懷,故而成立了「石獅市四恩文化傳播中心」。中心下設:佛教藝術館、四恩國學班、四恩書畫創作基地、傳統手工藝術實踐基地、四恩愛心醫療隊、四恩公益素食、四恩般若書吧、四恩文化傳媒。


客堂

      客堂為寺院日常工作的管理中心,負責對外的聯絡,賓客、居士、雲遊僧的接待,本寺院各堂口的協調,僧眾的考勤和紀律,各殿堂的管理,以及寺院的消防、治安等。客堂集外交、內務于一體,事情十分繁雜。客堂還接送方丈手諭的牌告,及時傳遞著寺內的信息。如本日佛事內容及參加人員,或者其它有關僧眾生活行動的消息。

   客堂最繁瑣的是接待工作。每天許多批觀光旅遊、朝山拜佛的團體和請僧眾為亡人做佛事的齋主來到寺院,客堂都要派人接待、導遊、辦理食宿和佛事手續。外地的雲遊僧來寺院掛單,客堂即辦理掛單事宜。


藏經樓    

   藏經樓,指收藏經典之殿堂。有經庫、經堂、經房、經廚、一切經藏、經閣、藏閣、藏殿、法寶殿、修多羅藏、大藏經樓、經藏等名稱。

  龍海寺藏經樓位于客堂樓上,占地360.88平方米,分為結緣區和借閱區。現收藏有《大藏經》、《龍藏》、《大般涅槃經》、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、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、《佛說萬佛名經》、《雜阿含經》、《大智度論》《妙法蓮華經》等各大經書及各種VCD碟片。


流通處





五觀堂

    五观堂是寺院僧众用斋饭的地方,也称之为香积厨。

    僧人戒律规定,进餐之前应作五种观法,即“食时五观”,指学道者吃饭时,要观想五方面的事情:

  一、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:面对供养,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,并思量粒米维艰,来处不易。

  二、醒己德行,全缺应供:藉着受食来提醒与反省自己,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?

  三、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:谨防心念,远离过失,对所受的食物,美味的不起贪念,中味的不起痴心,下等的不起瞋心。

  四、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:将所受的食物,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。

  五、为成道业,故受此食:要藉假修真,不食容易饥饿,体衰多病,难成道业;但是如果贪多,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。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。

  吃一顿饭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,能如此,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;反之,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。因此,佛门中过堂有一语:"五观若明金易化,三心未了水难消。"也由于观想此五事之故,斋堂又称五观堂。


彌陀安養院

缘起

  人生在世,老病死不可避免,不分貧富贵賤,不論官员百姓,皆如是。佛在《阿彌陀經》中講:“西方有极樂世界,生活在那裡的眾生没有眾苦、但受諸樂。”我们身在娑婆,心向净土,故而想建一个娑婆的“极樂世界”。在娑婆世界构建“极樂净土”,使僧俗二眾于此時便能体会极樂的胜樂。


  眾生的一念心性与佛全同,然由背覺合尘,造諸恶业,而輪迴六道。大覺世尊興无缘慈运同体悲示生世间成等正覺,說法四十九年,谈經三百余会。其间教随机异、法以缘殊,大小偏圆,权实顿渐各就機宜令得利益。于中求其三根普被利钝全收,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,不断惑业得预海会,即此一生定出輪迴者——无如信愿念佛往生西方。以故文殊、普贤等诸大菩萨,马鸣、龙树等諸大祖师悉皆极力赞扬普劝往生。


  迨至大教东流,远公开创莲社,与会者凡百二十三人。三十余年之内,其入莲社念佛蒙接引而得往生者则多难胜数。自后则有昙鸾、道绰专修净业,道绰之门出善导,以至承远、法照、少康、大行,则莲风普扇于中外。由此,諸宗知识莫不以此道密修显化、自利利他。宋初永明大师圆修万善偏赞净土,恐学者不知自力佛力之所以然,作四料简以为指南。俾令上中下根若凡若圣皆有遵循,若非弥陀化身何克臻此?后有省常法师慕远公之风结净行莲社,王文正公旦首先归依,为之倡导,曾集十万人共修净业。当时士大夫曾有偈赠之曰:“知君胆气大如天,愿结西方十万缘,不为一身求活计,大家齐上渡生船。”明季莲池大师参禅大悟之后力修净业,著《弥陀疏钞》发甚深旨趣,使净土宗风为之丕振。


  清雍正年间,省庵法师宏阐净土不遣余力,其《劝发菩提心文》堪与日月争光虚空等寿。至民国印光大师开辟灵岩十方净土道场,俾令水深火热之芸芸众生深得弥陀垂慈加护。圆拙长老,曾亲近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,秉承持戒念佛之宗风而重兴莆田广化寺及泉州承天寺。法安法师在承天寺时深受圆老家风熏陶,1998年应石狮古浮信众之请重兴龙海寺。法师不忘圆老淳淳教诲,亦以念佛自修化他。1999年聘通光法师为监院负责重建工作,随着日益净业行人的增多,弥陀院的建筑应运而生。  

  众缘和合下,龙海寺于2007年启建弥陀院,该建筑与万佛殿相连,形成四合院式构造。万佛殿为五层建筑:一层为大寮,二层为斋堂,三层为四恩学堂,四、五层为万佛殿。弥陀院四层共147个房间,可容700人在此共住同修净业,是净业行人安心修学的理想场所。

  因本寺的能力尚不具足,还不能达到普利一切,故仍有所简别。

  入住弥陀的基本条件:

   1、 无精神病及传染病等;

   2、 能够吃素念佛;

   3、 能够服从本院的规定。

阅读4265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