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海寺,初號龍興,亦曰龍興,亦曰靈海,位於福建石獅古浮村濱海。始於南宋淳佑二年(1242年)季春,安海龍山寺住持釋戒定上人命高徒清聲倡建。初構為歇山頂三間二進,左右陪護屋,周以亙牆為護。景炎二年(1277年),宋元交替,兵毀。至治二年(1322年)釋融恆奉祖庭住持覺路大德之命重興,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兵禍又毀。逮及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甲子仲春,釋徽猷奉祖庭住持盼安上人之命,募化重建。其為重檐歇山顶五间三進,其中軸線自外而內,列山門、平台、佛閣、配殿、大殿及僧舍等。由釋盼安上人率弟子徽猷等苦心籌劃,俾得初具,茲此殿宇堂皇。徽猷監院,以經弘道,以文會友,以武研藝,以醫濟世,因而皈依漸多,常住僧俗弟子百餘人。徽猷之後,由門徒眇漫傳燈。開拓進取,以禪農養寺,廣植果樹,墾殖禪園,聲蓋四遠。
永樂二十年(1422年)仲春,眇漫和尚募资重新建寺,時刑部郎中倪維哲匾曰“善演妙法”,並聯雲“開來繼往喜今朝民安國泰古剎重新,元始要終億昔日教講律修宗風丕振。”而吏部主事楊端儀則額雲“龍遊滄海”,故易名“龍海”。
稽其史,神宗萬歷三十二年(1604年)六月,監院亦昌愛請檀越重修。南明年間(1644--1661年),住持僧玄凌率僧侶二十八名從國姓(鄭成功)義師起事抗清復台,辛丑(1661年)遷界,蒙冤遭毀。康熙朝復界後,因寺僧侶助鄭之嫌,無人敢為重修,遂致廢丘。迄民國初年,端賴海外鄉胞和台灣同胞出資修復,嗣后亦多次修葺。
共和國改革開放,正本清源。於西元1995年在海內外鄉親呼聲下,鄉紳耆決定擴建寺院,故於西元1998年12月到泉州承天寺誠聘法安法師。次年,法安法師仰慕通光法師修持之功,恭請通光來寺主持籌畫建寺。在石獅市政府相關部門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,祥芝鎮政府領導及古浮村委的大力幫助下,經過通光法師嘔心瀝血的精辛付出,帶領信教群眾努力建設祖師道師,使得龍海寺各項建築工作順利開展。同時派遣弟子釋延明至閩南佛學院,釋延溪至福建佛學院深造,鑽研佛法。2014年命弟子釋延溪接任龍海寺修學與弘化工作。三年來,龍海寺愛國愛教開展各項弘法工作,慈善活動為石獅佛教作出積極貢獻。
目前寺院初具規模,主要建築有:大雄寶殿、念佛堂、觀音殿、客堂、老人福利院、彌陀院、萬佛殿綜合樓、國學文化館等設施。僧眾30餘人,居士50餘人。成為石獅弘法修行的淨土道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