恭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

2022-07-05

农历二月初八,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。佛经记载,出家乃成佛必由之路,十方诸佛皆示现出家而成佛道。


图片


佛陀出家因缘


尘点劫前 早成正觉

为度有情 数数示生

贤劫应化 迦毗罗卫

父净饭王 其母摩耶

至年十九 出城四游

见老病死 种种诸苦

生大悲悯 于夜半时

乘乾陟马 逾城而去

直至深山 削发更衣

行作沙门 修出世道

救济群萌 出离苦海


乔达摩·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,出家前,在宫廷享受锦衣玉食,过着不知人间疾苦的生活。幼年时,净饭王为他请来最好的教师,教授他最高的学问,但悉达多从小就很爱静坐。青年时期,他愈加喜欢清静,对宫廷生活,甚感厌烦,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。

「四门游观」这一典故道明了佛陀出家的因缘。据载,悉达多曾三次出城游玩,分别见到了白发及膝的老人、肢体残障的病人和出殡的死人。回到王宫,悉达多王子有感于人生老苦,心生忧郁,惶恐苦闷,人生是如此的短暂与空虚,并产生种种疑惑。

当悉达多第四次出游时,他看见一出家之人,圆顶缁袍,相貌不俗,精神朗澈,威仪有度。

那出家人告诉他修行解脱之道,王子听后,决计弃绝富贵享乐,刻意修行,以求解脱「生」「老」「病」「死」之苦。


图片


出家功德

在《出家功德经》中说,若人自己发心出家,或帮助他人出家,所获福报功德,不能说尽。但若破坏他人出家,破环他人进入佛门,其恶果亦不可思议。出家为清净智慧法,出家为灭恶生善法,出家为修持净戒趣解脱法,若破坏此类善法,常堕三途受苦,罪免做人,即使生而为人,也会贫穷、愚昧、无明,不得解脱。这都是因果循环,善恶报应。


出家不是逃避,而是出烦恼之家。是了脱生死,是让内心出离烦恼和苦海。是看破放下,是善因福德修来的善果福报。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如果你内心光明、包容、清净,那么遇到什么境界都能自在、无碍。如果您有缘遇到佛法,并有善根福德坚定信仰,一定要潜心修学,以佛法为修学之基。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,不论出世还是入世,学佛以修心为要。


图片


图片

出家的意义

世人对出家人的误解:消极、避世、清闲,一提到出家人,不少人脑海中就浮现出“看破了红尘”的意味。


在世俗人的理解中,“看破红尘”被解释为:看穿人世间的一切,对生活不再有所追求。同时这个词往往等同于,事业遭受挫折、仕途失意、婚姻不幸……消极,避世,这种误解对佛教出家人的形象伤害之深至今仍然存在。


还有的人看到佛寺广大庄严,清净幽美,于是羡慕出家人,以为出家人住在里面,有施主来供养,无须做工,坐享清福。实际上,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情,“初夜后夜,精勤佛道”。对信徒说法,四处游化,出去宣扬真理,不遗余力弘扬佛法,做慈善事业,自利利他。


出家不仅要求人要觉悟人生,还要积极奉献人生,且佛弟子要发愿:“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。”可见没有想象中那种清闲。


先德有言:出家者,大丈夫之事,非将相之所能为也。出家不是逃避,而是出烦恼之家。是了脱生死,是让内心出离烦恼苦海。是看破放下,是善因福德修来的善果福报。


图片


图片

佛陀出家、证果的意义

佛陀在证到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的宇宙人生实相后,为何没有直接入涅槃,而是苦口婆心说法四十九年,谈经三百余会后才离开?


佛陀证道后彻底明了,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,具有和佛陀无二无别的智慧德相。


众生身怀宝藏,却依旧向外追逐;流转生死,却无法自拔,因此佛陀慈悲施舍八万四千法门,引导众生依法修行,开启生命的宝藏,获得究竟的解脱和自由。


若能明白佛陀的一番苦心,对自己的生命怀有信心,应当依教奉行、勇猛精进,不负如来、不负己心。


佛陀出家日是一个殊胜的日子,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,不论出世还是入世,学佛以修心为要。祝愿每一个人都能出离烦恼、生死枷锁,得到真实的大自在。


图片

法会剪影


值此佛陀出家殊胜吉祥的纪念日,石狮龙海寺常住法师上午9时於大雄宝殿举行“头敬”祈福法会,祈愿:世界和平、国泰民安、法轮常转



图片宣疏祈福


图片延生堂回向  



图片



阅读128
分享
写评论...